来自网友【Sue】的评论前几年看过巴普蒂斯特第一季,当时就很喜欢探长的形象,这段时间因为沉迷bbc探案剧,又发现了这部剧,果然还是喜欢,也是缘份吧hhh这部剧看完一大感受就是慢hhh,相较于the killing对受害者以及其家属细腻的观察和情感的描摹,相较于unforgotten严谨的探案逻辑和舒适的推进速度(&女主的个人魅力of course),这部剧更给我电影才有的充实感,不过或许是开放性结局(其实也不是那么开放)的缘故也不好说;-)个人觉得这部剧重点更多的在于多个人物的塑造上,其中对Olly父母的塑造是我印象最深的,父母双方面对一个悲剧——一个尚无定论的可能的悲剧的发生,采取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选择,一定程度上与他们的性格以及事情的发生原因有关,父亲take the blame,于是再也无法放下执念,突破重重阻碍,8年(甚至更长)的时光也没磨灭他心中的那点希望,面对可能的种种不如人意的结果,他还是会选择继续去调查;母亲的形象一开始让我觉得软弱,不理解为何不与父亲一起去调查寻找儿子,直到后面我会觉得母亲拥有的是另一种勇敢,甚至相比于父亲那种有逃避嫌疑的勇气更加令人动容,故事到了最后,俄罗斯的小城里,且不论结果如何,父亲的疯癫何尝不是一种不肯承认不肯面对的懦弱呢,母亲的勇敢使她能在痛苦在悲伤中继续生活,这种坚韧更是美丽的,就如她与发现孩子会有肺囊性纤维化的记者的对话时所说,她不会因为知道会有终结而不选择开始,不会因为知道olly的走失甚至死亡而不选择剩下他,她有扛起这种悲伤的信念,即使不走出这片阴霾(我觉得遇到这种事不会有人走得出的)她也能与之共存,这是最值得敬佩的。关于结局,有说法是那个男孩子确实是olly,佐证有前面某一集画家对于英国人长相尤其眉毛的描述、结尾男孩一直盯着男主看、男孩耳朵确实很大&真的没见到尸体blablabla,也有说法是olly已经死了,因为罗马尼亚杀手不可能放过看过他脸的孩子、george确认过、车里的大耳朵小人是爸爸画的(其实这点我是比较认同的)blablabla。这些说法我都能理解,也觉得有道理,但这就引发了一份纠结以及随之而来的思考——也就是这部剧带给我电影感的一个原因之一,无论如何去解读这个结尾,前面剧情的推进已经沉沉地积在观众心上了,每一条线索、每一个关键人物的出场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每一个转折点…都在告诉我们这才是真实的世界,这才是多面的人性,这才是多舛的人生,如果说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the question 那么if you chose “to be”, “how to be” should be another question. 在剧集的某个人物身上,或许我们能够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