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友【momo】的评论从纸媒时代过来的人很难讨厌的起来,体感非常像阅读一本杂志。画面构图很像杂志排版,剪辑方式很像翻页阅读,台词文本也很像杂志内容,整体一般但是偶尔有很有趣的punchline,不见得有深度但会忽然犀利一下,文本整体特别书面又有点故作高深,但又没有实际内容,很认真的很优雅的在絮絮叨叨,很多修辞,很文艺,很浪漫,很知识分子。感觉在用很情节的方式在描述一种体验感受和氛围?充满秩序感的同时又有点意识流?正是因为这种形式大过内容导致定位有点尴尬?对纸媒特点感觉抓大放小,喜欢纸媒这种形式的为什么不去真正读一本杂志,没有继承到纸媒真正的优点,以观影的形式阅读文本又有点过载,对于电影来说很重要剧情又不够精彩,劲没有使对地方,很像那种氛围感的好,哪哪感觉都对,很有韦斯安德森的风格,很用心,很精巧,但是要是真正挑一个愉悦的观影瞬间,又不太挑的出来。观影过程中勾起了很多关于纸媒的回忆(意思是有点走神)很能说明问题了。整的很像粉丝向的电影,大家说的观影门槛高,其实是喜欢韦斯安德森的风格的就迈入这个门槛。但完全不糟糕,其实还挺好玩的,已经比很多人强了,所谓韦氏风格就是只要他不敷衍还在用心,电影下限就不会低,没那么依赖灵感,原著。总体来说有趣的体验非美好的体验。如果给他掏钱也不亏的程度。但是电影里黑白变彩有什么规律吗,我自己的感受就是叙事克制的时候黑白,释放情绪的时候就彩色,好处就是有的片段变彩的那一下特别触目惊心(褒义),会震撼一下,能感受到浓烈的表达;坏处就是黑白的时候会让一些没有文本或者表演支撑的片段变得更无趣更难以忍受,毕竟韦氏的色彩也是他氛围感很大的一部分。说到色彩,相比于布达佩斯大饭店带粉调的配色,这部的配色饱和度还是明度太高,很像上个世纪的广告片,由于他镜头都比较定,真的很像很杂志内页的广告,有种被资本主义包围的感觉。我感觉韦斯安德森本人创作方式什么的很老派,像从过去来的人,把过去标准的好,执行的很出色,再用电影的形式呈现。努力派的感觉。构图追求秩序感对称,颜色追求干净,叙述方式相比于电影更像文学。old school OG,电影匠人(dbq)属于是。